面对世博会,如何借势营销?

面对世博会,如何借势营销?

中国古代法家治天下,讲的就是“法、术、势”三者的结合,把借势、造势当作了治理天下的三大要点之一。笔者认为:不懂得借势,或者说不愿借势,要做出好的策划方案是很难的。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,似乎更能说明如何利用“借”字:

相传,大英图书馆老馆年久失修,在新的地方建了一个新的图书馆,新馆建成后,要把老馆的书搬到新馆去。这本来是一个搬家公司的活儿,没什么好策划的,把书装上车,拉走,摆放到新馆即可。问题是按预算需要350万英镑,图书馆没有这么多钱。眼看着雨季就到了,不马上搬,这损失就大了。怎么办?馆长想了很多方案,但一筹莫展。

正当馆长苦恼的时候,一个馆员问馆长苦恼什么?馆长把情况向这个馆员介绍了一下。几天之后,馆员找到馆长,告诉馆长他有一个解决方案,不过仍然需要150万英镑。馆长十分高兴,因为图书馆有这么多钱。“快说出来!”馆长很着急。馆员说:“好主意也是商品,我有一个条件。”“什么条件?”馆长更着急了。

“如果把150万英镑全花尽了,那权当我为图书馆作贡献了,如果有剩余,图书馆把剩余的钱给我。”“那有什么问题?350万英镑我都认可了,150万英镑以内剩余的钱给你,我马上就能做主!”馆长很坚定地说。

“那咱们签订个合同?”馆员意识到进账的机会来了。合同签订了,不久实施了馆员的新搬家方案。花150万英镑?连少头都没用完,就把图书馆给搬了。原来,图书馆在报纸上发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:从即日起,大英图书馆小本、更胜一筹量向市民借阅图书,条件是从老馆借出,还到新馆去。馆员进账了……怎么样,简单吧!借力发力,问题只要想到借消费者的力,难题就迎刃而解。如果有些企业家仍然没头绪,那么我们就从品牌名字开始讲一讲借势的话题。

国美,中喻户晓的名字。这个名字并非黄氏兄弟原创,它来源于当年黄氏兄弟在北京南城珠市口盘下的一家商铺“国美服装”,后来,兄弟俩看旁边人做电器挺红旺,于是将服装店改为电器店,名字就直接改为“国美电器”。从这段渊源上讲,国美这个品牌是从天而降,砸到黄俊钦和黄光裕兄弟头上的。

国美,如果按照中国古代的阅读顺序,“国美”会被读成“美国”(注意:一个名词在亿万次的反复阅读过程中,它可能会具备新的诠释方式,这在公众的潜意识中是必然发生的,虽然大家都没有自觉,但是这个潜意识中对情感的影像却已经发生了,企业家**要注意这个现象!)。于是,一个有意思的视角就出现了,“国美”和“美国”有什么联系呢?

笔者认为,美国,是各省市内外近两百年来气运旺的国度,它的强势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感觉到的,于是公众会对与美国有关的事物都会给予更多的正面情感,这个现象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是要思考的。

这时,一个人类重要的谋略思想浮出,就是做事要“借势”。但借势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,它需要高很的智慧和深厚的福报,并且,这其中有一套隐而又隐、秘而又秘的操作手法。

相关内容